2025-04-30 14:08:45
姓 名:
身份证:
 
课程介绍
· 健安(AHA)国际急救B
· 红十字核心师资(TOT)
· 行业应急救护提高培训课程
· 公民反恐防暴技能讲座
· 突发事件应急逃生演练
· 专业讲座课程介绍
志愿服务
急救常识

世界心脏日丨每年9月最后一个周日丨保护心脏丨健康宣传

世界心脏日

守护健康丨从“心”开始



01 “劳模”心脏


心脏作为身体的“劳模”器官,在我们每个人的胸腔内,这个小小的器官仅仅有拳头大小,却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力量。它每分每秒都在跳动,通过不断收缩和舒张,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角落,同时也将含氧量低的血液回收回心脏,再次进行氧合。这样的循环往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停歇。

然而,这位“劳模”也有它脆弱的一面。当我们过度劳累、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时,心脏也会受到损伤。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正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但即便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心脏依然保持着它那份坚韧和执着,继续为我们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动力。

如何正确认识心脏健康,哪些不良习惯会“伤心”,如何保护心脏,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问题。



02 世界心脏日


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是由世界心脏联盟确定的,于1999年设立,每年一次,2000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世界心脏日,以后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2011年起,改为每年9月29日。


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醒人们的重视,世界心脏联盟确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脏日”。



03 心脏常见疾病


冠心病

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供氧的最重要血管,它受到动脉硬化的影响而出现狭窄甚至闭塞后,可能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者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压心脏病

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泵血阻力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心肌耗氧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最终易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早搏(二联律、三联律等)

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单个或承兑的心搏。室性期前收缩发生在正常心跳之前,为起源于心室的异常电激活引起的额外心跳。频繁的室早会引发心梗。


房颤

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且很快的心率。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可以发生血栓栓塞、心脏衰竭等并发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卒中(脑梗、中风)。



04 不良习惯会“伤心”

大多数心脏病看似是突如其来的发作,但其实是积攒已久的爆发。抽烟喝酒、熬夜游戏、暴饮暴食、紧张焦虑、工作加班、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体内出现各种代谢障碍和免疫反应,最终引发血管内皮受损,导致斑块沉积,甚至血管阻塞。


大家经常提及的“三高”通常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出现冠心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4倍。高血脂、高血糖也会导致动脉硬化等问题,使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05 出现信号要警惕


1.胸  痛

胸疼是冠心病最常见和典型的症状,患者常会感觉胸口产生重物压榨感。但是,心绞痛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误诊为消化不良或烧心,有时疼痛还经常发生于肩部、颈部、下巴、臂膀或背部上方,易误诊为肌肉拉伤等。


2.呼吸困难

患者会感觉呼吸困难,并表现为呼吸次数增多、呼吸动作较快、呼吸幅度增大。


3.浮  肿

心脏泵血能力减弱,无法及时排出身体组织的废物液体,可导致身体浮肿的发生。一般心脏引起的浮肿是从脚踝、手指等肢体末端开始。


4.心跳节奏紊乱

心动过速、心悸等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症状,甚至诱发脑卒中等不良后果。


5.嘴唇青紫

出现嘴唇青紫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心脏病问题。



06 爱护心脏怎么做


1.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要求低糖、低饱和脂肪,多食用膳食纤维,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一般以BMI(体质量指数)20~24为正常体重;或以腰围为标准,一般以女性≥80厘米、男性≥85厘米为超标。


2.参加体力劳动、体育活动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但要注意体育活动要以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循序渐进。


3.生活有规律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4.定期体检

时刻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定期进行心脏健康体检。因为心脏疾病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隐匿性,很多患者在发病前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使用便捷高效,精准可靠的心研穿戴式动态心电记录仪为我们提供全面的心脏健康保障。它能够提前捕捉到心脏异常信号,为我们提供早期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我们可以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病情恶化,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方式调整。

首页 | 培训介绍 | 新闻动态 | 急救用品 | 急救知识 | 网上报名 | 培训客户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市健安应急救护培训中心 联系电话:020-83583798 传真:020-83500976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德政北路538号达信大厦1907-08室 邮编:510091 粤ICP备2024213314号 技术支持:顺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