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
高血糖会给身体带来长久的伤害
然而,和高血糖相比
低血糖是个“急性子”
让人猝不及防
其实
与其关注在公共场所晕倒
所带来的尴尬
不如科学认知低血糖的危险:
严重时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
还可能成为心绞痛、急性心梗的推手
医学上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3.9 mmol/L
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2.8 mmol/L
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低血糖很常见,很多人早上没吃早餐也会低血糖,不过就是头晕、手抖而已,吃个早餐、喝点甜水饮料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低血糖很常见,很多人早上没吃早餐也会低血糖,不过就是头晕、手抖而已,吃个早餐、喝点甜水饮料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低血糖真的很危险!严重的真的会致命!
①低血糖会导致大脑“断供”。大脑不能储存能量,完全依赖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一旦血糖过低,大脑就会“断供”,不及时抢救足以致命。
②低血糖还会造成“心脏断供”,导致心脏缺血、缺氧,增加心梗风险。
③此外,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会导致视物模糊、肾功能下降。
④长期反复的低血糖还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记忆力、注意力、反应能力等认知功能。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病变,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
1. 饮食因素:进食过少、延迟进食或长时间未进食,导致血糖来源不足。
2. 药物因素:使用降糖药(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
3. 疾病因素:胰岛素瘤等内分泌疾病,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肝病影响肝脏储存和释放葡萄糖。
4. 运动因素:运动量过大,消耗过多葡萄糖。
5. 其他因素:酗酒、肾功能不全等也可能引起低血糖。
1、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对低血糖更不敏感,因此,即使血糖很低,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老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
大多数婴儿低血糖的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
少数出现症状常表现为不好好喝奶、易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不集中、噩梦易惊、遗尿等。
3.成年人低血糖症状
成年人低血糖发生时会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
如饥饿、心慌、出汗、手抖、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
严重时精神不集中、嗜睡、躁动易怒、思维混乱、惊厥甚至昏迷。
低血糖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
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损伤
导致脑死,甚至猝死!
因此,低血糖时的急救很重要
1.首先要做好原发病的规范治疗,控制常见病因,比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2.避免过于严苛的血糖管理,老年人谨慎使用强化治疗(即短期额外使用胰岛素)。《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也提出了“去强化治疗策略”,促进老年糖尿病的精细化管理。
3.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也会影响血糖代谢。
4.避免过量运动,通过在体育锻炼前后监测血糖,可以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低血糖。
5.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为自己配备葡萄糖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始终将它们放在手边。
6.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万一出现低血糖又不能自救的情况,方便路人救助,争取抢救时间。
7.如果自己的孩子有低血糖风险,家长应随身携带糖果,在孩子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让孩子吃下补充糖分,补充糖分后15分钟再次检测血糖是否恢复;孩子如果要运动,也应该在运动前后检测血糖以避免发生低血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孩子的情况同步给老师与学校。
来源:东方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仙桃疾控健康教育、新闻坊、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社、生命时报、科普中国等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