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是孩子从未成年人转向成年人的一个年龄标志。在这个阶段中孩子所要面临的事情会越来越复杂,并且所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重。十八岁,是法律在年龄段的一个界限,为此,孩子在社会所有的行为在法律上都必须自己去承担,所以父母和孩子平常更应该沟通法律意识,不能再授孩子予“鱼”,而应授其予“渔”。在此阶段想更好与孩子沟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法律为沟通题材
孩子在此阶段开始,需要不断地在社会独立生活,并且遇到的事情很多都是涉及到法律层面的问题,无论是为了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还是为了孩子在社会中保护好自己,与孩子多沟通法律知识都是非常至关重要的。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候,不妨多拿一些社会现象来作为题材进行讨论,一方面,不仅能够让父母与孩子有话可谈,从而加深彼此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与思维,增强其法律意识。
二、授孩子以“渔”
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家永远都可以作为依靠的港湾,但这个港湾并不能一直和我们共同在最前线去冲锋破浪,大多数情况是在我们自身伤痕累累时的栖息之地。因此,父母也不可能解决孩子一辈子所遇到的事情,因而,孩子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担当,必须要成长,必须要增强自身能力来照顾好家人。那么在孩子能够自主独立去解决问题的年龄段,父母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理念,而是不是一手一脚地教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使得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完全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和承担结果。
三、不要谈“性”色变
中国孩子在父母心中永远都是个小孩子,所以孩子没上大学前,很多父母都不赞同孩子谈恋爱,更不要说是谈性问题了。可此阶段孩子在生理上对性的欲望较强,同时也因为对性的模糊认知,从而更加引起孩子们在心理上的好奇。由于对性认识不清,不仅对性的安全意识不够,而且还不敢面对性后结果,以至于很多人做人工流产。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开展社交活动和正常的异性交往,并利用日常生活的相关事件,适时适当适度开展性生理、性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