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板块塌陷和滑坡等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激起巨浪。当巨浪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就称为海啸。导致海啸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底地震。
海啸的先兆
地震是海啸的前兆,如突然间楼摇地晃,感觉地面强烈震动,或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近海的人都应小心海啸来袭。
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并冒出大量的白色水泡,或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海水中矗起一道道长长的、高大的明亮水墙,排山倒海向陆地冲来。
水面、浅滩及海岸出现大批鱼虾、贝壳尤其深海生动物的残体。
突然从海上传来 “隆、隆”的异常巨大声响,在夜间更易令人觉察。
海啸的逃生
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或海面、岸边出现大片深海生动物残体的异常壮观场面,或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时,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最好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并逃至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如果海啸已经排山倒海向陆地上吞噬而来,如果来不及往高处逃生,应尽量抓住木板、水桶等漂浮物。落水后,注意保存体力,不挣扎、不游泳,随波逐流,以免浪费体力;尽可能向人多的地方靠拢。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不要脱掉衣服、避免喝海水。
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或停靠码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只开到开阔海面。因为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故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迅速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海啸过后处理
海啸过后一排狼藉。为赢得抢救伤员的最佳时间,在医疗救援队伍没到达之前,灾区群众应先统筹,分流工作,立即组织受影响不大的群众开展现场自救与互救。在保证救护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按先水中后陆上,先近后远、先救命后治伤,先重后轻,先排水后ABC的原则,现场立即开展对灾民的搜寻、打捞、脱险、救护等工作。
立即组织群众先抢救溺水人员,将伤员救出水后,及时检查伤情,遇见昏迷、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大出血等危重急症伤员优先救护。(溺水的救护详见水灾)
因恐惧心理,原有心脏病、高血压可加重、复发甚至引起猝死,对此类伤员要特别注意照顾、安慰。
对严重的、开放性、污染的伤面,要除去污物,用无菌敷料、消毒纱布或其它干净的衣物覆盖伤口。如早期医疗条件较差,消毒液及敷料欠缺,可将水烧开冷却后冲洗较轻的伤口,将脏用过的衣服、毛巾等布料用水煮开后晾干当敷料和包扎材料。从而节约物资救助严重伤员。
保护和节约使用饮用水和食物,尽可能将水及食物煮熟后饮食。
建立临时指挥中心、物资集中中心、灾民居住所及垃圾场和卫生间等分流场所,安置灾民,注意保暖。
海啸后要严防疫病流行
遭受巨大海啸袭击的国家灾后防疫任务极为艰巨。通常,大灾过后伤寒、痢疾和肝炎等疫病极易快速传播,尤其在卫生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方,从而造成比海啸本身更严重的后果。故在救护时要注意卫生、加强防疫工作,如果发现有群发性高热、腹泻、伤口溃烂等情况,应注意查清是否出现传染病,一旦发现有传染病人,应立即上报、处理。
海啸的预防
海啸目前可以预测,尤其在美国和日本,一旦电台、电视播放海啸可能发生的新闻应提前做好防啸工作。
如果住海边或近海的人们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收听广播和电视新闻。要记住,海啸有可能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距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每个人都应该准备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